第241章 还是低估了_洪武生存指南
宝马小说网 > 洪武生存指南 > 第241章 还是低估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1章 还是低估了

  第241章还是低估了

  张青瞄了眼另一边的陆倧,才又躬身过来:“大人,实则……还有1700册,另外一千,是陆掌柜定的。”

  这就通了。

  见朱塬看来,陆倧连忙也躬身道:“大人,若是……致用斋也可匀给何兄300册。”

  都什么破事!

  朱塬当然没忘,还是自己吩咐,让致用斋充当这金陵城的一个《大明月刊》代理,没想着赚钱,只是给自家店铺添点人气格调。

  现在,好像哪里出了问题。

  于是又问:“这段时间,致用斋一共卖了多少册《大明月刊》?”

  陆倧听到这个问题,带着点邀功:“大人,已是卖出了6300册。”

  朱塬:“……”

  合着我让你当个代理,你直接垄断成独家了。

  当初计划印刷两到三万册,具体是雕版用废为止,其中10000册由官方发放给各部门、各州县和各军卫,其余推向市场。

  若市场接受不了,就再免费发放。

  现在……如果自己今天没碰上,只是致用斋一家,再拿下1000册,那就等于吃下了用于销售部分的三分之一。

  只是一座金陵城啊。

  朱塬对此倒是没想到钱的事情,就算致用斋把用于销售的杂志全包下来,也不过2000贯出头的生意。之前定下的杂志批发价格是零售价格的七成,也即100文售价的简装版,批发价格为70文。这样算来,全部的毛利也只有几百贯。

  致用斋一支最顶级的主题钢笔赚得都比这多。

  现在的问题是……真这么受欢迎吗?

  于是就问了出来:“6300册,你确定?”

  陆倧点头:“小的怎敢欺骗大人。”

  朱塬都没忍住,抓了抓头,再问道:“说说,都谁买的?”

  这份杂志可不便宜。

  朱塬知道,当下的金陵城,因为冬天缘故,米价是一贯五一石,比夏秋时候高50%。因此,即使是简装版的《大明月刊》,100文的价格,也足够买大半斗米了。

  陆倧没料到是这个问题,想了下,才道:“大人,这些时日,金陵内外,街头巷尾,到处可都在讨论这《大明月刊》,若是谁还没看过,与人喝茶闲聊都接不上话语。若仔细说都谁买的……唔,诸如朝廷官吏、读书士子、军卫官兵、地方乡绅,这些个,小的都亲自在店里见过。”

  “前两个好理解,”朱塬道:“后两个……你确定?”

  “自是确定的,”陆倧说着,想了下,主动给自家大人解释:“大人,那官吏买了,是为看时政。那士子买了,是为看科举,那军卫买了,是想看均田,那士绅买了,是为看小说。呵,其他也都是看的,小的所说是各类人之兴趣所在。”

  朱塬恍然。

  这都是再看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。

  比如,其中关系到军方切身利益的均田制度讨论,朱塬能够想像这年代官兵士卒的识字率,但,涉及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饭碗,如果他在那个位置,就算不识字,就算贵一些,也同样会忍不住买一本来研究研究。

  其他也是类似。

  陆倧在旁稍等了下,见自家大人没反应,又主动补充:“还有呵,大人,就说那两篇小说,不提坊间盛传,赞誉颇多,京师里还已有班子开唱那《倩女幽魂》,小的去听过,唔……虽说戏文比不得那原本,还需打磨,可戏楼里依旧座无虚席,称喝连连。”

  朱塬再次一愣。

  都唱上了?

  这才一个月不到啊。

  另外……改编费用……谁帮我结一下?

  内心里有些无厘头地闪过这些,朱塬目光扫了一圈,落在《大明月刊》编辑部主簿沈器身上:“你也说说,是这样吗?”

  眼看大椅上的少年平章一副惊诧模样,沈器笑着拱手:“大人,是这样的,每次印刷装订完一批,送到致用斋,不管数量是几百还是上千,都是一两日就飞快售罄,陆掌柜每每就要来催一催张大使。还有其他地方书商前来采购,往往也要一番等待才能到手,若不是大人敲定价格,下官都想涨价了。”

  印书局大使张青听到沈器提起自己,连连跟着点头:“是哩,是哩。”

  陆倧也又道:“大人,就这……还是小的限了人购买缘故,因那有人想要从致用斋一次数百地拿货,还说比零售价再上浮一些也是可以,小的都没同意,还限了每人只可买一本。”

  朱塬听着身边几人叙说,一边斟酌,逐渐也不再那么意外。

  就说一个。

  当下的金陵城,只是在籍人口就达到了19万户,76万人。

  这是老朱渡江后苦心经营十余年的结果,算在现在这个世界,绝对是世界第一的大都市。

  虽说任何地方都不缺底层,但,也可以想见,金陵城聚集了这个国家很大一批的权贵富豪,这些金字塔顶层即使只算京师人口的一成,也有7.6万。

  这就是7.6万的高端消费群体,这些人,买上区区几千本《大明月刊》,一点都不夸张。

  朱塬都不得不再次反思。

  朱塬一直都知道这年代不缺少豪门富户,而且消费能力很强,这也是他接下来创建奢侈品牌的底气所在。然而,在图书层面,自己还是远远低估了市场的需求。

  更何况,《大明月刊》还与一般图书不同,当下社会,任何职业,任何阶层,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。

  甚至,如同刚刚陆倧说的,已经成了风潮的情况下,就算为了与人喝茶时能说得上话,那也得买一本不是?

  京城如此,其他地方呢?

  眼前终于被人拉起来的胖子何三无疑是另一个例证。。

  只是为了1000册《大明月刊》,就这么哭哭啼啼,想来……诸如杭州这样的东南繁华之地,对《大明月刊》的需求,哪怕不如金陵,也不会差太多。

  因此也让朱塬明白了另一件事。

  当初确定两到三万册的印量,一开始担心太多,实际是……一点都不多!

  再更进一步,关于《大明月刊》的影响力。

  日积月累,持之以恒。

  这还是要的。

  不过,《大明月刊》当下的影响力,或许,也已经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弱,即使还远远不到立刻站上舆论金字塔顶层的级别,但,只是这一期,看情况,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估。

  嗯……

  也不能就在这里乱想。

  偏听则暗啊。

  还是刚刚陆倧的话语,坊间对两篇小说都是夸赞,朱塬可不信。

  朝堂上对于朱塬在《大明月刊》这种严肃杂志上登载小说的事情,早已不止一人批评弹劾,理由要么是徒增靡费,要么是不够正经,因此都是希望老朱把相应板块撤销。

  或许,该弄个问卷调查之类。

  列出各种问题,涵盖各色人群,只要问题设置的巧妙一些,大概也就能判断各方对这本杂志的观感,进而从侧面评估《大明月刊》的影响力。

  说做就做。

  回去就做。

  曾经毕竟从商,问卷调查这种事,包括背后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机巧,朱塬都是知道。

  嗯。

  这就又有一个问题。

  这年代,想要进行全国性的问卷调查,不现实,既然京师这边销量最高,那就以金陵为主,地方州府,或者,各卫驻军,只需要定向挑些代表人物。

  已是中午,快速动脑一番,感觉又累又饿。

  敲定了问卷调查的事情,朱塬不打算再多待,对陆倧道:“这次的1000册都别要了,给别人吧,之后……致用斋每期只采购1000册,为店铺增添一些人气就是,咱们也不在乎这点杂志销售的利钱。”

  陆倧其实也不在意《大明月刊》给致用斋带来的利润,不过,却也没想到,自家大人没到过现场,就直接想到了他看中的一个。

  这本杂志的畅销,确实给开业大半年后逐渐平缓下来的致用斋带来了大量额外人气,很多顾客来买杂志,左右看看,也就顺便买了钢笔。

  这才是利润大头。

  现在……

  稍微迟疑,陆倧还是建议道:“大人,为何不多印一些呢,即使每期两版,小人相信还是供不应求的。若是朝廷人手不足,小的也可联系其他商家,一同出钱印刷?”

  “这我考虑一下再说。”

  若真有需求,朱塬并不拒绝多印,印多了,平均成本降低,朝廷或许还能有所盈利,不用再一直补贴。

  不过,还是等之后问卷调查出来再说。

  另外,听陆倧说到最后,朱塬又敛起表情:“私人之间相互传抄一下没问题,你们自己印刷,就别想了,我记得杂志尾页还特意标注,禁止民间擅自翻刻。嗯,这件事我会尽快与中书商讨一下,出台正式法令。”

  禁止民间翻刻这件事,不是说版权啊利益啊之类。

  朱塬看不上。

  朱塬也不是不想更多人看到这份杂志,问题在于……若是翻刻了《大明月刊》,卖的太好,会不会有人想更进一步,自己也做一份杂志?

  这是朱塬与老朱讨论过的。

  相比图书,杂志的影响力更加持久而广泛,因此,这种涉及到‘话语权’的敏感领域,绝对不能随意下放给民间。

  朱塬说得郑重,陆倧也就不敢再提,点头道:“小的听从大人吩咐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mrdj.com。宝马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mrdj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